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工作“六件套”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新年第一会”召开以来,文山市东山彝族乡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治污水”工作,率先完成了荒寨村委会底姑村,污水集中收集治理建设项目,持续提升了当地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污水治理涉及千家万户。自2024年1月开工以来,底姑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筹备成立了“村民自建委员会”,并组建了综合治理服务组、就业创业服务组、建筑工程服务组、农业发展服务组4个38人的为民专业服务队,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指导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了村民自建委员会的力量,主动完成80%的工程量,充分发挥了乡贤能人技术优势。
在污水管网建设过程中,底姑村党员做示范、村民跟着干,村民们硬生生拧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打响了“两污”治理攻坚战。截至目前,本次项目群众投工投劳300余人次,建成污水主管网774米,入户管网950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污水治理管网如何铺设,化粪池如何规划、如何定位等一系列工程事项,每个村子情况千差万别,污水治理方式必须从每个村庄的特点出发,不能搞“一个方子治病”。底姑村根据村子的自然地理因素、基础设施条件、村民房屋结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分类确定污水治理模式,充分做到“一家一策”。对于有园地的农户采用分户治理的方式,根据他们是否需要过滤完的灰水浇地的需求进行官网铺设;对于圈养牛猪的家庭则还需各增加一座三格化粪池来处理畜禽粪污;对于部分无法单独排放的农户,则采用水流路径分多小连片统一处理的方式,引流至多个污水处理系统,让污水不出户,应处尽处,在家中就能见证“污水变清水”。
据了解,东山彝族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44.8毫米,最多年达1014.5毫米,最少年只有492.2毫米,是文山市干旱的乡镇之一,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是此次污水集中收治的重点。
村民赵国保是污水集中收治的受益人之一,迈入他的庭院,新建的管网立在菜园里,赵国保家里的洗浴、洗涤污水与餐厨污水正是通过这根管网收集至沉淀池,再通过这根管网将沉淀后的水直接流到菜地里,而畜禽养殖粪污、冲厕污水则通过小三格化粪池预处理氧化后收入村内主管网,主管网统一收集后便纳入村庄厌氧发酵池后进入生态氧化塘处理,最后还田还地。赵国保介绍,家里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后,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灌溉用水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据了解,在底姑村污水集中收集治理建设项目中,建设了一个70立方的氧化塘,主要通过村内的主管网统一收集各家各户的污水,将收集来的污水进行生态氧化处理,再走一遍污水净化流程,达到富营养水的标准,这样,污水便变成了看着不脏、闻着不臭的肥水,用于应急、庭院绿化,农田、林业灌溉等。底姑村大部分农户家周围就分布着农田果园、山地菜地,这为资源化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治理后尾水资源化利用是最根本有效、能保长远的方法。
自开展“治污水”工作以来,东山彝族乡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原则,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农民投工投劳、村集体补助、乡镇(街道)自筹等方式解决设施建设和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程。与此同时,还针对各个村寨进行分类处理,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优选成熟稳定、经济适用,投资小、易管理,适合当地特点的污水处理工艺,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民,尊重村民意愿,做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依靠群众、整治成果群众共享。
在东山彝族乡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找到了一条“资源有效整合、群众投工投劳、终水资源利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从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到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在底姑村这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样本”里,东山彝族乡也正在向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