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工作的通知》(文市政办发〔2023〕174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人员对《文山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总体推进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文山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中,规划主要指标共23项,截至2023年6月,有6项指标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有8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时间进度,有8项指标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1项指标不再列入统计监测范围。
“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进度 |
序号 |
指 标 |
单位 |
2020年 基数 |
2022年底 实际数 |
2023年6月 实际数 |
“十四五” 目标数 |
就 业(7项) |
1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26 |
0.956 |
0.226 |
>1.2 |
2 |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
万人 |
0.045 |
0.1331 |
0.0583 |
>0.2 |
3 |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 |
万人 |
0.043 |
0.1032 |
0.0356 |
>0.2 |
4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76 |
根据2021年3月人社部下发新统计报表制度,取消此项指标的统计上报 |
5 |
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人数 |
万人次 |
38.10 |
25.55 |
38.54 |
55 |
6 |
扶持成功创业人数 |
万人 |
0.0466 |
0.0504 |
0.0049 |
>0.2 |
7 |
发放创业贷款金额 |
亿元 |
0.7589 |
0.8028 |
0.0915 |
>2.75 |
社会保险(4项) |
8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4.17 |
6.38 |
6.33 |
5.08 |
9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22.52 |
24.39 |
24.63 |
24.80 |
10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5 |
2.43 |
2.21 |
2.25 |
11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4.61 |
5.32 |
5.39 |
5.85 |
人才队伍建设(6项) |
12 |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
万人 |
1.37 |
1.38 |
部分人员正在办理录用手续 |
1.80 |
13 |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 |
万人 |
22:31:47 |
20:26:44 |
20:26:44 |
23:32:45 |
14 |
高技能人才总量 |
万人 |
0.46 |
0.66 |
正在开展 |
0.56 |
15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 |
8.73 |
16.96 |
正在开展 |
9.89 |
16 |
参加职业培训人数 |
万人 |
2.35 |
1.96 |
2.25 |
4.28 |
17 |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 |
万人 |
2.06 |
1.73 |
2.01 |
4.19 |
劳动关系(5项) |
18 |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
% |
98 |
98 |
98 |
>99 |
19 |
集体合同签订率 |
% |
95 |
92 |
正在开展中 |
>98 |
20 |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
% |
75 |
96.92 |
93.71 |
>85 |
21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
% |
99 |
100 |
95.21 |
>99 |
22 |
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
% |
90 |
100 |
98 |
>90 |
公共服务(1项) |
23 |
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 |
% |
90 |
110.36 |
100.36 |
100 |
(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把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全面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开放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加强与文山市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上海、广东、江苏、福建等务工地人社部门的劳务对接,利用滇沪、滇粤对口帮扶机制,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引入上海、江苏等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用工企业设置专场招聘会。通过文山市人民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稳岗创业板块、文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非常文山栏目、文山市乡镇社保工作交流群,乡(镇)、街道、村(社区)信息宣传栏及业务工作交流QQ群、微信群及业务办理窗口,文山劳动力市场微信公众号及业务窗口推送省内外就业岗位。与州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寻求支持,协调组织文山州就业促进会、文山交通运输集团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驻文劳务服务机构开展劳务输出和稳岗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网络招聘会458场,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区域举办线下招聘会166场,对接收集省内、省外用工企业的用工岗位向劳动力推荐11.45万个(其中市内1.25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3万人次。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减、免、缓、返、补等惠企政策落实,疏通企业堵点、难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稳定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吸纳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能力。2021年以来,共减免失业保险费1599.24万元,缓缴失业保险费3户9.84万元。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305个,兜底安置因个人及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实施“半小时就业圈”行动,不断扩大城市就业覆盖,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扶持创业促进本地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开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培育农业合作社创业能人,持续推进“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深入开展面对面的“一站式”创业帮扶行动。2021年以来,文山市实施“贷免扶补”扶持创业406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73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417.6万元,带动2722人就地就近就业。四是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服务月、服务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活动,提供职业咨询、岗位推荐、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实施就业创业帮扶和个性化指导。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加强失业人员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采取适应性、订单式培训,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竞争力,切实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完善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和稳定转移就业。2021年以来文山市对接收集省内、省外用工企业的用工岗位向劳动力推荐11.45万个(其中市内1.25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2.66万人次。创建51个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0.2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0.05万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305个,兜底安置因个人及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五是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先后建设成立了文山劳动力市场、文山市勤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文山市老西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文山瑞民家园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文山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红甸示范点)、文山市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德厚镇)等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六是加强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以“一对一”方式开展技能培训,确保人与岗的有效匹配。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2.66万人次。
2.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式,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健全覆盖城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法定人员全覆盖、水平适度、运行稳定、管理服务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障网。一是精准施策提质,扩面增效工作取得实效。2021年以来,锚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目标,组织社保服务先锋队,针对不同群体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针,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优质、高效、暖心的“康乃馨”式社保服务。全力推动法定人群参保缴费全覆盖,鼓励和引导更多人群参加更高质量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市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为目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6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0.9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3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4.63万人。二是严格标准调待,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文山市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连续18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同步第1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第7次调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截至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2614.62元提高到2924.89元,增长11.87%;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4455.66元提高到4792.61元(不含统筹外待遇),增长7.5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月基础养老金与月重残补助金由113元调整至118元,增长4.42%。三是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运行安全。落实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基金巡查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按内控制度要求落实到位;定期开展社保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规范业务经办,防范业务风险,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持续开展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和巩固提升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排查疑点数据0.85万条,追回违规资金197.21万元,全市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3.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文山市委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市发〔2018〕31号)精神,加快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文山区域特点的人才制度体系。一是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17〕29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职称评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云人社发〔2020〕57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人社部发〔2020〕96号)等精神,认真落实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破除“以帽取人”之风。建立更加开放的使用机制,赋予科研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拓宽年轻科研人员成长通道,扩大用人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待遇等政策进行贯彻落实。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卫生等急需紧缺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行定向免费培养,鼓励学历提升、加强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打造,不断提升全市专业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组织高层次专家开展智力帮扶,通过设立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制度、组织高层次专家到乡镇(街道)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鼓励用人单位每年自主选派专业技术业务骨干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或到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进修学习,并为选派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继续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对获得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条件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聘任。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七都首席技师”培养工程,每年选拔1名以上技术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优先推荐参加全州“七乡首席技师”评选;积极鼓励市辖区重点企业领衔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传承创新。实施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对参加高级工、预备技师学制教育的文山市户籍学生,在学习期间享受上级财政给予的学费补助政策。开辟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考;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参加国家级、省级、州级技能大赛,胜出的优秀选手,可破格晋升为技师或高级技师。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制度。2023年审核推荐文山州高级技工学校与云南七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项目52人,其中三级电工23人、三级市场营销员29人,培养周期为2年。推荐7人参加2023年文山州职业技能大赛暨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文山州选拔赛,1人获得三等奖、6人获得优胜奖。四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文山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2021年招聘紧缺人才7人,2022年招聘紧缺人才3人,2023年计划招聘紧缺人才20名,截至目前已聘用7人。贯彻落实《中共文山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兴文惠才卡”服务指南>的通知》,对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经评审认定后可享受州内同类人才优惠待遇。2022年文山市引进的1名高层次人才获批全州C类人才,2名急需紧缺人才获批全州D类人才。加强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的申报推荐,截至目前,文山市有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5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文山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填补制度缺口,规范事业单位人事调配工作,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逐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应用,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对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人员给予记功奖励,2021年以来共获批嘉奖2838人、记功291人;此外,通过及时奖励批准个人嘉奖25人、集体嘉奖10个;对在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单独核增年度考核优秀名额,2022年以来共核增250个优秀名额。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干部培训,逐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升事业干部综合素质,2021年以来开展事业单位干部培训1期98人。稳妥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2022年顺利完成首批职员等级晋升68人、2023年审批晋升职员等级39人。
5.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是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在维护职工正当经济权益的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达到自己给自己加工资。为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计划与企业加强沟通交流,针对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全市基层工会组织认真履行工会职能,主动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自觉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及企业发展发挥作用。合理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更好更加合理、更加具有优势地构建薪酬体系。2021年以来共计开展企业薪酬调查473户,其中:2021年163户、2022年154户、2023年156户,形成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节不同行业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差距,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完善市属企业管理者薪酬监管体制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2021年以来共计协同国资部门开展国有企业管理者薪酬确定4人,其中:2021年2人、2022年1人、2023年1-6月1人。二是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文山市自2006年7月工改后,对聘用在各乡(镇)的高校毕业生转正定级时执行高定两级薪级工资、聘用在市区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高定一级薪级工资;从2017年1月1日起,凡聘用为县以下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的薪级工资,在三类及以下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高定两级。2014年1月1日起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全市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按每人每月500元发放;2016年1月1日起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补贴范围为:各乡(镇)中心学校、街道涉农社区学校和市第十二中学在编在岗教职工,三年服务期内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市属学校和城市社区交流到乡村学校的校长、教师,补贴标准分别是:乡(镇)中心学校、街道中心小学所在地中小学(含幼儿园)每人每月500元,村完小每人每月700元,教学点每人每月1000元。对文山市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市政府批准后实行年薪制工资,全市共有1人实行年薪制工资。进一步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明确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可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可结合单位实际,自主确定其他符合单位特点的分配模式;明确公立医院医生(含技师、临床药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不低于40%。
6.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实施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健全协调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工资支付办法,规范企业工资行为,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巩固劳动合同签订率。2021年以来共计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备案6.91万人,每年劳动合同签订率均达98%以上,其中:2021年2.96万人、2022年3.16万人、2023年1-6月0.78万人。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2021年文山市已签订企业数74家,签订率92.43%,其中:签订集体协商合同40家,覆盖职工人数0.38万人,签订区域性合同29份,覆盖企业数396家;签订行业性合同5份,覆盖企业355家。2022年文山市已签订企业数90家,签订率92%,其中:签订单独性合同36份,覆盖职工0.38人;签订行业性合同1份,覆盖企业12家;签订区域性合同8份,覆盖企业508家。二是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更好发挥三方机制在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独特作用。2021年来,在组建成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充实了三方机制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确保了工作有人抓落实,机制建设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2021年以来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做到了每年均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至少4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2023年上半年召开2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三是对重点用工企业开展劳动关系风险动态监测、劳动用工指导等工作,并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州人社局。2021年以来共计监测35户,涉及劳动者0.44万人,其中:2021年监测10户涉及劳动者0.13万人、2022年监测12户劳动者0.18万人、2023年1-6月监测13户涉及劳动者0.13万人。四是持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以“清存量、遏增量”为目标,完善欠薪处置机制,多措并举助推根治欠薪线索处置工作提质增效,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1年以来,全市主动化解欠薪隐患项目183个,办理国务院欠薪线索平台、12333、12345平台、现场反映投诉欠薪线索共3931件,其中立案查处11件、作出行政处罚2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公安机关立案3件;办结3931起,共帮助18086名劳动者追发工资22107.31万元,均做到了100%受理、办结率100%。五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持续开展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前端优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积极优化办案程序,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效能。2021年以来,共办理劳动争议案件1691件,其中:不予受理60件,案前调解1241件,立案后384件(调解278件、裁决100件、正在办理6件),涉及劳动者1691人,涉案金额1180.56万元,调解成功率93.48 %,结案率99.63%。
7.推动人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全面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倍增计划”,抓实“转、调、稳、培、创”五项措施,做实“输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篇文章,落实好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尽可能推送到稳定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工资待遇更好的岗位,持续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劳务输出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保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2021年以来,文山市通过举办网络招聘会458场,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区域举办线下招聘会166场,对接收集省内、省外用工企业的用工岗位向劳动力推荐11.4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市内就业岗位1.25万个,市外就业岗位10.20万个。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305个,兜底安置因个人及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其中:2021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74个,2022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539个,2023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92个。培育打造“文山三七小匠”劳务品牌,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直接从业人员规模7800人、三七产业带动劳动力从业规模26382人、临时用工511万人次,估算增加群众劳务收入增加15.08亿元、实现综合总产值153.48亿元。二是社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认真落实代缴政策,加强数据信息比对核实,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能及时参保,享受待遇。2021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群体参保2.32万人,缴纳养老保险费231.61万元,其中: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群体参保1.22万人,缴纳养老保险费121.67万元;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群体参保1.10万人,缴纳养老保险费109.9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做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切实抓好“三支一扶”人员招募、管理、安置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人,目前累计在岗3人;结合疫情防控,搭建“定向、定岗、订单”平台,以群众“点餐下单”,基层党组织“下厨配菜”方式,建立“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的课程设置模式、“招投标+抽签+备案”的培训机构培训区域分配模式、“培训+推荐就业”“培训+产业发展”培训模式,让有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至少接受1次技能培训、掌握1项职业技能、100%享受到就业岗位推荐,帮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业或转移就业。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2.66万人次。
8.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依托省州社会保险、农村劳动力登记、政府救助、智慧人社等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一体化目标、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共享”经办业务,力推人社业务网办应上尽上,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个人权益查询和业务办理,极大减少各部门业务经办量,有效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干部群众满意度。二是加强人社干部队伍建设。多措并举,积极组织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党性修养锻炼、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2021年以来累计选派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班23个23人次。着眼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搭建人社系统干部学习交流、能力锻炼平台,培养精通政策、业务型干部,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人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至目前,共开展人社业务大讲堂8期。同时开展系统干部作风专项整治,通过制定方案、细化整治内容和重点,按照7个方面22种表现形式,在全系统开展作风大整治对象精准识别,共上报识别对象7人,其中6人为提醒谈话,帮带教育后,识别对象表现均评为“较好”等次,整治工作得到市整治办肯定,1人的教育方式尚未确定。成立“抗疫先锋队”“党员应急志愿服务队”、强边固防突击队等,党员带头冲锋在一线,共选派强边固防队员4名、高速公路卡点值守轮换17人、登高片区隔离点7人。2022年,为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主动履职、爱岗敬业、争先进位,通过民主推荐、组织研究评选出担当之星、和谐之星、敬业之星、实干之星等15名“人社之星”在全市人社系统进行通报表扬,旨在通过典型带动,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干部职工典型,全面促进各项工作。
(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情况
“十四五”期间,规划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人社领域重点项目4个,截至2023年6月,组织实施项目2个,谋划推进申报项目1个,停止实施申报项目1个。
1.11个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施建设项目。文山市结合各乡(镇)实际,经过实地走访查验,追栗街镇、小街镇、秉烈乡、红甸乡、德厚镇等5乡(镇)满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和项目申报要件要求,拟申报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设补短板建设项目。2022年3月完成项目申报所需的四项审批手续(用地、规划、可研批复、环评)及其他证明文件,经市发改局审核后向省发改委申报了《2020年文山市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并录入《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综合管理平台》。该项目投资计划原定于2022年初下达,但截至2022年12月底也没有下达投资计划。经与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接,该项目属省“十三五”期间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设施补短板项目,已不再实施。
2.人才与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就业规〔2021〕579号)和公共实训基地项目申报工作要求,编制了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并已纳入《文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但由于文山市供地紧张,无项目可供用地,目前尚未完成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不具备项目前期申报条件。
3.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为让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提高就业率和工资标准,增加收入,文山市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021年以来,文山市共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4.85万人,其中:2021年2.25万人次,2022年2.17万人次,2023年1-6月0.43万人次。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项目。为切实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质量,稳就业、促发展,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提升保障水平,为三类人员实行代缴养老保险、发放一次性丧葬补贴、加发基础养老金等,保障参保人权益。2021年以来共支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966.89万元。其中:2021年加发基础养老金人数3.90万人233.98万元;一次性丧葬补贴死亡人数为0.75万人730.93万元;为三类人员代缴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档卡)人数为0.8万人80.46万元;2022年加发基础养老金人数为4.08万人244.6万元;一次性丧葬补贴死亡人数为0.17万人211.36万元;为三类人员代缴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档卡)0.6675万人66.75万元;2023年1-6月加发基础养老金人数为4.17万人125.22万元;一次性丧葬补贴死亡人数为0.20万人234.39万元;为三类人员代缴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档卡)人数为0.39万人39.2万元。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外部环境变化情况。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劳动者技能素质弱、就业质量不高、收入偏低、“就业难”、“招工难”和“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二是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缩紧,在中央减少政策支持、仅靠省级以下地方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调、贷款规模骤减,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金额、扶持自主创业规划目标任务难以实现。三是基金征缴形势严峻,基金支付压力增大。2021年以来,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因素叠加影响,部分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困难,基金征收工作困难加大。受降费减负政策的影响,全市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严重失衡,虽然省州已进行了工伤保险调剂金的下拨,但基金支付仍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四是由于文山市经济发展滞后,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综合性公共人才服务平台,服务场所、设备、软件、制度等严重缺乏,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二)完成本地区或本单位承担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就业促进压力大。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结构性失业现象突出,求职人员素质与岗位条件不匹配,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矛盾突出,职业介绍工作难予推进。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且缺少提供大量合适的就业岗位项目,安置就业人员有限,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新增就业容量小。二是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依然落后,“等、靠、要”等守旧思想严重影响了就业现状。三是部分大中专毕生就业眼光高,追求工作稳定性强、待遇高,他们片面追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对于我们提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就业岗位应聘积极性不高。四是目前省级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但是文山市经济不够发达,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创业意识不强等因素,给创业扶持促进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社会保险扩面难。一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参保范围和对象相对减少。二是部分企业认为加大了成本,所雇的劳动力流动性大,不愿意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同时雇工也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认为临时性工作本来就是失业状态下的过渡性工作,缴纳社会保险还降低自己的收入。三是有些单位未如实申报缴费基数和人数,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没有足额征收,影响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到位。四是养老、工伤、民政、工商、司法、劳动关系等系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判定领取资格带来巨大的困难,部分领取待遇人员在领金期间重新就业,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无法获取领金人员重新就业信息,就会出现就业期间仍领待遇的违规情况。
3.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用工不规范。一是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书面用工协议。部分企业用工随意,特别是建筑类施工企业,用工方及务工者均心存侥幸心理,不按规定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或其他用工书面协议;二是劳动合同签订和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与务工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大多数不规范,不依法给劳动者一份,且不注重录入劳动用工系统,不提交人社部门备案,导致不能及时有效掌握劳动合同签订的实际情况,劳动合同备案率偏低;三是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不少企业还存在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各自职能及沟通协调力度不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的职能事项多,市人社局作为牵头部门无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且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职能部门存在对开展和完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业务事项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积极主动和配合的情况,导致工作被动、推动难。人社部门劳动监察力度、处理手段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劳动争议矛盾上升、情况复杂的现状。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宣传、检查、落实不够,社会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基层工会组织维权职能没有充分显现,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工作中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协同作战力度不够。
5.文山市高、精、尖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偏低,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偏多。高层次人才、开拓创新人才数量不足导致了部分行业发展的滞后。同时由于文山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资待遇水平达不到期望值、发展空间小、激励保障政策不够优厚等原因,还存在高层次人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在结构分布中,存在城区偏多,农村较少;因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集中,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档、年龄老化的趋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行业分布中,从事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偏多,水电能源、工业技术、农林科技、三七、绿色食品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农业及一些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在下步工作中,市人社局将紧盯指标任务,多措并举,极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到“十四五”期末,各项指标任务达到规划预期。
(一)拼速度、抢就业,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质效。一是扎扎实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地务工两手抓。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加强与协议用人单位的对接,高频次召开招聘会、点对点输出等方式,确保农村劳动力应转尽转。二是完善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多渠道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要把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摆在突出位置,改革和完善职业培训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做大“技工”总量,减少“民工”存量,实现更高更充分的就业。三是持续培育劳务品牌,建设以“三七小匠”为主,红甸山药工、德厚菊花工等为辅的“1+N”劳务品牌集群,同时从政策层面加大对劳务品牌创建的支持。四是持续开展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整合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构建以城区零工市场为龙头,以乡镇劳务站为支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延伸就业服务的触角。五是不断深化创业带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继续办好全市创业大赛,挖掘全市创业明星,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二)拼实干、抢保障,全面夯实社保发展基础。一是抓实扩面增效行动。持续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构建覆盖广泛、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集焦失地农民、村社干部、编外人员等群体,不断促进社会保险参保提质扩面,做大“蛋糕”。二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及时制定社保征缴计划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助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待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三是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社保基金安全固堤行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全面提升社保基金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拼政策、抢人才,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实施全市事业人员“双百”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关注教体、卫健等事业人员较大群体,培养和储备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资源。二是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七都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开辟技能人才上升通道,谋划举办技能大赛,为人才成长搭好舞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三是开展人才服务进企活动。全面摸清企业各类人才总量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服务人才的措施,重点在职称晋升、技能提升上加大力度,畅通企业人才成长通道。四加强人才关心关爱。继续开展七都首席技师的评选,用心加强人才的服务管理,不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使人才感到真心、热心、暖心,为人才松绑,积极为事业引才、为文山的经济发展聚才。
(四)拼勇气,抢稳定,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稳妥处置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加强劳动关系领域形式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排查化解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二是着重解决拖欠农民工资问题,全面总结近三年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中的有效措施,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三是聚焦新就业形态用工中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问题,采取以点代面、试点先行的方式,探索形成用工指导初步意见,主动适应当前新业态发展需要。四是持续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断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力度,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文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