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山市结合自身实际、整合各类资源,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运用“引入型”“示范型”“突破型”“志愿型”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身边、讲到群众心坎。
聚焦“引入型”宣讲,专家团队“引路讲”。文山市特邀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钟启华带领专家团队到文山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将“音乐思政课”送进机关、送进农村、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到党员群众身边。宣讲人钟启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沁人心脾的乐声,借助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的优秀音乐作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影视结合起来,用艺术语言讲红色文化,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变“普通教育”为“精神大餐”、变“经典感动”为“新颖互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化风成俗。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9场宣讲,惠及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聚焦“示范型”宣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州委常委、市委书记蒋俊带头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丫呼寨民主政府纪念馆、乡村基层马塘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宣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全市迅速形成了市、乡、村“一把手”三级宣讲格局;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也深入挂钩联系村寨、社区、网格责任区开展专题宣讲,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丰富的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融入基层、浸润基层,焕发基层活力、凝聚基层民心,为基层注入文化自信、自强底气。此外,文山市还启动700余人的宣讲团队深入宣讲,在1个市委宣讲团的带领下,着力运用“讲、演、唱、读”多种形式,结合本土红色资源、红色基地、红色故事优势,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真落实。截至目前,领导干部共宣讲300余场,受教育达2万余人次。
聚焦“突破型”宣讲,打破常规“创新讲”。联动省、州、市多个部门,首次联袂打造了本土话剧《指路碑》,集中反映了文山人民铭记先烈、崇尚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利用文山市在省级“首创”的文明巴士宣讲,联动3个街道38个城镇社区,180余名志愿者在32辆文明巴士上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创文创卫”“民族团结”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文明巴士宣讲200余场次,惠及文山城区5余万人次。将老电影搬上新舞台,通过打造影视宣传流动阵地,在火炬广场、七花广场、华龙湖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电影展播,先后展播了《战狼》《建国大业》《杨善洲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等20多部爱国题材电影1000余场次;将“七点钟课堂”志愿服务品牌提档升级为新版本的“七都大讲堂”志愿服务品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以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文艺晚会等形式的主题宣讲,每晚常态化开展宣讲1场,截至目前,共开展42场次,辐射带动文山城区30余万群众。
聚焦“志愿型”宣讲,志愿队伍“广泛讲”。联动州、市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学会、影视艺术家协会、家庭教育协会等各条战线上的30余支志愿队伍进行资源整合,让作家、文艺理论家、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主动走进基层、主动开展宣讲,用丰富的内容、饱含深情的宣讲、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群众备受鼓舞;联合文山市辖区内360余家各类各级学校,让学校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来,开展“《琴心向党》音乐会”“寻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中国诗词 魅力汉字”等主题鲜明的系列主题教育1000余场次,传播、弘扬、践行了以“南湖红船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引导少年儿童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联动全市91家部门单位,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发动志愿团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志愿团队通过“第一文山APP”的“文明实践”专栏申请宣讲志愿活动,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并上报总结、展示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110场次,共招募31974名志愿者参与宣传宣讲,让“志愿红”与“中国红”交相辉映。
文山市聚焦群众需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点上开花、面上成景,抓牢抓实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有效打通了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