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滇东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窗口。近年来,文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坚持以“林长+”为抓手,不断优化完善林长制各项制度措施,推动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有效提升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能力。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协同发力,着力解决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森林资源得到高效保护、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生态安全作积极贡献。
林长+队伍建设,压实“责任田”。坚持以抓队伍强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各级林长制工作队伍,构建“管护局+管护分局+管护站”三级管护模式,着力打造一支队伍优、业务精、能力强、管护实的自然保护区巡林队伍,主抓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灭火任务,带头走村入户、进林入山开展巡护,常态化落实林长巡林巡查,营造爱林护绿、尊重自然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对72名保护区工作人员和20名护林员队伍管理,切实落实巡山护林责任和包片责任,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分段巡护、管护到站、责任到人,将森林督查发现问题与日常管护工作相结合,建立责任倒追机制,确保巡护责任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共设立三级林长11名,林长带头开展巡林巡护16次。
林长+森林防火,筑牢“防火线”。严格落实《文山州人民政府2024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全州森林草原防灭火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编制印发《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于森林高火险期实行封山管理的通告》,建立“督查+指导”工作制度,以牵住野外火源管控“牛鼻子”,树牢“预防为主”理念,全力加强前端管控、源头管控。由管护局林长牵头,分局、管护站林长积极配合,不定期深入管护站实地督导森林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干部职工和护林员身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争把“清明”“州庆”两节期间森林火险隐患降低到“零”。同时,坚决做到务必值班值守、务必增巡设卡、务必积极宣传、务必排查隐患、务必加强培训的要求,推动防火责任和措施真正落实落细落到位,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截至目前,各级林长累计开展森林防火督促检查43次,通报6起,现场进行隐患排查指导21次。
林长+隐患排查,拉紧“安全绳”。大林长牵头,各级林长动起来、紧起来、干起来,以全方位覆盖、零容忍度、注重实际效果要求,“全覆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坚持把巡护道路隐患排查、野外火源管控排查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作为检查重点,排查排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具体整改建议,明确整改内容、要求、时限,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清零”。严格落实“四个逐一”措施,认真研判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点,联合村委会、村组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在实验区、缓冲区卡点对流动人员进行疏导劝导、提醒提示,为保护区周边群众交通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对保护站职工及护林员进行森林火灾宣传、教育、培训,强化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系数,有效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紧盯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辐射保护周边,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各级林长主持累计开展各类隐患排查56次,现场整改隐患16处,指导开展扑火安全培训3期。
林长+主题活动,共谱“绿青曲”。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绿美文山”行动等,各级林长带头积极发挥作用,利用森林防火值班间隙深入开展“弯腰捡垃圾”行动,深化源头治理,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共产党员精神,对保护区内的啤酒瓶、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捡拾和清理,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防火期以来,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弯腰捡垃圾”活动3次,参与人数173人次。下一步,文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将携手州、市、乡、村、组“五级”人员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爱护森林”行动,以实际作为促进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全力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永葆绿色生态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