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一、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罐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运输、装卸易起尘物料时,宜采取密闭措施或遮盖等其他防护措施;物料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输,避免物料洒落。 (2)本项目不设置砂石料场、混凝土拌合站,均直接外购。 (3)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地面,以及经过村庄和人口密集区的施工便道,应采用不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进行硬化处理,防止扬尘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4)邻近环境空气敏感目标路段施工设置隔尘挡板,高度不低于2.5m;在实施旧路拆除、打裂施工前,加强洒水。 (5)施工单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对环境空气敏感目标附近施工路段、施工便道、未铺装的道路及弃土场等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污染。在干旱大风天气应适当增加洒水频次。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 (1)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采取租赁周边居民用房,相关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设施处置,不外排。 (2)施工期生产废水中的泥浆水、混凝土转筒和料罐水中主要为悬浮物,施工场地建设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 (3)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河道附近,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 三、噪声防治措施 1)施工机械噪声 ①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采用隔声减震垫等; ②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严守操作规范,以使施工机械处于良好运作状态,避免产生非正常运行噪声。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并尽量避免在午间(12:00~14:00)施工。 2)车辆噪声 在施工场区、敏感目标附近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3)施工作业噪声 ①声环境保护目标路段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临时隔声围挡。 ②应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噪声较大的工程应尽量安排在学校放假期间施工,降低对学校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原有道路及新建路段开挖弃渣 本项目除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外还需新建部分路段,原有道路及新建路段开挖将产生一定量的弃渣。本项目设置弃土场,用于堆存回填不完的弃渣。弃渣场修剪挡墙、截排水沟等设施,并在使用后及时进行覆土绿化;对环境影响较小。 (2)建筑垃圾 施工期间涉及主体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的施工,工程完成后会残留部分废弃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废砖块、混凝土块、废木料、钢筋头等)。施工期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对钢筋头、废木料等进行回收处理;砂石、废砖块、混凝土块等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理,运输车辆必须加盖篷布。 (3)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区域设置的垃圾桶集中收集,收集后运至乡镇指定的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最后由环卫部门统清运处理。 (4)原有道路废旧沥青料 根据现场踏勘发现,本项目原有道路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施工期原有路面扩建施工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沥青料,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沥青废渣全部集中收集临时堆放,并采取相应遮挡、防渗措施,待路面铺设阶段与新沥青重新拌合成为再生沥青后优先用于本项目的基层铺设,既节省了资源,又对废旧沥青进行了很好地利用及处理。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措施 (1)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严禁随坡弃渣,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特别是硬叶常绿阔叶林),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2)路线经过优良耕地路段,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占用耕地,对于坡面工程应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2、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 3、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施工时严禁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及影响区的动物进行轰赶,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对动物的伤害;根据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合理规划施工、爆破等时间,降低施工中噪音对动物的影响;对在施工中遇到受伤或年幼的野生动物需交由森林公安或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理;合理规划管理,避免工程中不必要的树木砍伐和生境开挖等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活动;施工中高度重视水体污染对周边的蛙类的生境造成了破坏。 4、征占林地保证措施 根据《文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文山市乡镇通三级公路工程(花庄至红甸至小石桥)使用林地的初步审查意见》(文市林草报[2023]19号),项目建设所需支付的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使用林地单位已依法依规向林权权利人进行了补偿,并办理相关手续,并对临时占用的部分进行施工后的恢复。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 5、对农业及农田的保护措施 ①进一步减少占地、保护耕地的建议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本工程在开工阶段的路线选择时,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条件下,优先选择了占用耕地少的路线工程方案。但由于要满足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且沿线耕地与基本农田较密集,所以仍占用了一定的耕地,因而在下一阶段设计中,仍应高度重视工程占地问题,优化路线,合理布设附属设施,从而尽可能的节约耕地。 ②对农田的保护与补偿措施 主体工程施工前,先剥离表层熟土,清除树根及杂草根系后再进行主体工程建设,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为0.5m。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要采取土袋挡护坡脚的临时防护措施。 主体工程施工,最好在一季作物成熟收割后进行,要避开雨季施工,做好原材料的堆放和废弃料的处理,避免污染耕作土,间接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 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且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的路线,将影响减小到最少范围。 ③复耕措施 及时复耕:施工结束后及时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填至周围的临时用地复耕区内。 6、水土保持措施 (1)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①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不良的岩石路 基边坡等,利用堆砌混凝土、砖块或其它材料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 ②直接撒播草种、平铺草皮、三维植被网植草以及浆砌片石骨架植草等多种护坡方式实现路基边坡生态防护。选择适宜于沿线土壤环境且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的草种 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结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 ③采用植被护坡时,考虑与工程防护有机结合;坡面植物群落建设方面,综合考虑草、灌、花、乔等多种类型的植物,并与当地原有景观有机结合。 (2)借方、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①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确保达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临时弃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 ②路基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如无法错开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雨情,做好大雨之前的防护措施。 ③路基施工填挖过程中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夯,不留松土。路基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临时挡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 ④做好挖填路段边坡的防护设计,尽量减少高挖高填,减少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减少永久占地面积,工程弃渣尽量在生态工业集中区内相互调配利用,减少临时占地。同时,主体工程设计在挖方深度大于1m的路段需设置护面墙。 ⑤施工期需采取临时拦渣或导排水措施,同时应注重施工工序,分段填筑、分层碾压、分段浇筑,缩短路面在雨季的裸露时间。 运营期: 一、废气防治措施 ①环保、交通部门加强合作,对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定期检测。 ②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使道路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 ③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总悬浮颗粒,又可以美化环境和改善道路沿线景观效果。 ④汽车行驶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应由环卫人员负责对路面灰尘进行清扫,保持路面的整洁,同时通过限速等减少扬尘的产生。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1、地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运行期道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上的污染物,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 (2)加强管理,保证雨水排水沟渠的正常运行。定期对排水沟渠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堵塞、渗漏情况,一旦发现,及时进行处理。 2、道路运输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发生交通事故且车辆自身油罐泄漏时,首先驾乘人员应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向道路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及程度。 (2)应急清消措施包括:运输车辆查缺堵漏、用容器盛装泄露物品(油料),禁止任由物品泄露到地面;封闭事故现场的可能将液体导流至附近地表水体的通道;对于初期泄露到地面或采取措施后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泄露到地面,禁止用水冲洗,应及时采取干法方式清洁(如就地用道路两侧泥土对泄漏油料进行围挡覆盖),避免污染面的扩大;有必要的情况,对事故现场实施交通管制,等污染消除后再通车。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设备噪声 ①在设备选型上,选购低噪声环保设备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 ②安装时,加装减震垫和隔声罩,以达到隔声、减震效果,降低噪声污染。2)社会噪声 墙体阻隔、绿化带阻隔、几何扩散衰减。 3)交通噪声 ①项目区域出入口的合适位置标示减速图标;②进出项目区的车辆减速慢行,避免紧急避让产生的鸣笛;③按车位有序停车,确保车辆进出顺畅。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属于公路项目,其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本项目不设收费站、服务区等附属服务设施,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行人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洒落的物料、道路两侧树枝及绿化修剪过程产生的枯枝败叶,上述固体废物均由环卫部门清理清运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道路沿线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设施标志,避免违规、违章运输。 (2)雨水天气路滑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交通管理部门应通过限速等手段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严禁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的车辆在暴雨天气上路行驶;在洪水过后,应及时巡查道路,发现问题或隐患要及时处理。 (3)当发生事故时,道路管理人员必须立即采取事故应急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通知消防、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社会救援机构实施社会救援。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要视具体情况斟酌采取正确的措施,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3)由道路管理部门和消防、环保、安全生产等各有关部门组成道路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领导和组织应急防治队伍,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及应急计划的制定。 (4)积极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消除;人员离,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划定受污染区域,确定污染警戒区,采取必要管制措施;清除现场废物,降低危害。事故现场所产生的消防废水、泄漏的物品等应进行收集,消防废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危险化学品等进行收集处理,不得排入水体。 (5)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应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进行事故通报,通报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危害,估计的泄漏量,泄漏时间,持续时间,影响的范围,泄漏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健康危害,以及受到暴露的公众所需要医疗救助的获取来源,争取防治措施。 (6)严格执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05)相关要求,且建设单位应制定《危险品运输风险应急预案》。 (7)道路管理部门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应禁止其上路。 (8)此外,由于本项目存在一座牛腊冲大桥跨越德厚水库库尾,本次改扩建利用老桥不作改动,但该大桥未设置危险品事故泄露情况下的收集措施。因此,为防止公路营运期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跨河桥梁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危险品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本次环评提出:应强化跨越德厚水库的牛腊冲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梁下方补充设置事故收集池(左右幅分开,单侧事故池容积5m3),用于收集事故泄露的危险品。 六、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1)及时实施公路的绿化工程,并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 (2)强化公路沿线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要求运输含尘物料的汽车加盖篷布。 (3)对路基进行不定期检查,清理杂草,防止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后造成的生物入侵。 (4)加强沿线绿化,建议尽量利用乡土植被进行自然绿化,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恢复自然景观,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5)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残留物等影响植物生长和影响美观的杂物,恢复斑块间的连通性,及时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施工后的恢复。 (6)对弃渣场等重点区域,做好绿化恢复和绿化维护,加强观测,避免出现植被裸露;雨季对上述区域进行巡查,避免受强降雨冲刷后,发生边坡失稳,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