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聚合力、提质效、破难题” 降成本“花小钱办成事” 柳井乡斗咀村委会糯米科村污水治理出圈

信息来源:文山市柳井彝族乡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9日     点击:    
[字体: ]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柳井乡斗咀村委会糯米科村积极作为,借助全市实施农村工作“六件套”的契机,以“花小钱办成事”为原则,通过村委会成立共建理事会,推行“一户一策”精准治理,发动群众共建共管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农村污水治理新路径。自2025年起,糯米科村以“聚合力、提质效、破难题”为方针,秉持“花小钱办成事”的原则,大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庭院硬化方面,采用党员带着建、群众主动建、比学赶超建的“三建”模式,以每平方米补助农户15元物资且每户补助不超过50平方米的方式,成功动员群众参与。已有2户主动实施入户路硬化117平方米,2户完成庭院硬化372.8平方米。

(庭院硬化前)

(庭院硬化后)

党建引领,汇聚强大合力降低成本。糯米科村通过搭建“共建理事会”,构建了“村党支部+共建理事会+村民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由村委会牵头,推选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组成共建理事会,负责施工协调、资金监管与质量把关。理事会下设施工组,包括筹资小组、技术小组,分工明确,有效压缩了施工成本。同时,创新实施“材料外包+村民自建”模式,施工方仅提供技术指导及基础材料,共建理事会组织村民按每户1个劳动力的方式分批次投工投劳,完成管网开挖和回填、化粪池改造等工程,极大地节省了开支。

(排污沟施工前)

(共建理事会指导施工)

因地制宜,提升建设质效降低成本。该村坚持“一户一策”,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分类利用现有设施。对于已有化粪池的25%农户,采用“原位修复+管网串联”模式,仅新增户管及沉砂池或隔油池等,户均降低成本400元。针对无化粪池农户,则新建小三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厌氧池及管道串联,有效降低了成本。在管网布局设计上,绘制“一户一图一表”,将农户分为“单户散居型”“多户联建型”,因地制宜采用“波纹管+PE管+PVC管”组合方案,充分发挥现有化粪池作用,避免资源浪费。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多措并举,仅投入16万余元(含政府补助、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就完成了25立方米大三格化粪池一座、三格式沉砂过滤池35座、隔油池47座、铺设排污管750米,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相比传统“全包干”模式降低成本6万余元。

(隔油池建设前)

(隔油池建设后)

(化粪池建设前 )

(“小三格”化粪池建设后)

多元筹资,破解资金难题降低成本。为解决资金问题,糯米科村采用多元筹资方式。村民按每户200元标准筹集基础资金,共筹集0.94万元,并组建砖工队、管道铺设队,村内能工巧匠分组带队投工投劳250个工时,减少人工成本4.5万元。乡人民政府积极争取污水治理项目专项资金,补助11万元,并设定“村民集资到位后才拨付”的条件,形成双向激励。此外,设立“群众监督岗”,对施工环节及后期管理维护进行全程监督,及时整改问题,形成“共建共享共管”的良性循环,减少了第三方管护成本。​

糯米科村在农村工作“六件套”建设中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降低成本提升建设成效为山区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信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