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乡斗咀村委会黄果冲村属于喀斯特地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沃柑、生姜、辣椒和大豆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近年来,黄果冲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践“西畴精神”,以“十招十保障”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工作“六件套”,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优先、留住乡愁,量力而行、群众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不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和美村庄,用心用情用智书写富民增收的新答卷。2021年黄果冲村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24年入选“西畴精神”文山市创新实践基地。
用科技、美庭院,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黄果冲村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秉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理念,动员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边角土地和空闲院落,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庭院经济”,10余户群众自发培育种植清香树盆景。乡党委政府定期指派病虫害防治、园艺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进行培育和造型指导,同时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搭建平台,通过融媒体宣传报道、育本土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群众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庭院产业变现增收。2024年,庭院经济创收15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约15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210余万元。

稳就业、固根基,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络”。按照文山州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部署,黄果冲村扎实做好“输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篇文章,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结合群众意愿,精准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通过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强同企业的沟通交流,收集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全村122名劳动力中,今年已有79人前往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务工,预计务工收入达370余万元。

调结构、招“小商”,释放农林产业良好“钱景”。黄果冲村盘活千亩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退耕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沃柑、脐橙等产业1000余亩,年产量600余吨,群众增收90余万元。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在网红点周边试点发展脆蜜金桔50余亩,计划扩大至500亩,第一批金桔预计11月采收,按均价30元/每市斤计算,亩产值预计可达15万元。此外,建好用好“家门口务工车间”,发展金桔种植带动10余人就近就业,日工资120元,群众增收2万余元。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务工”的方式,每年金桔基地可带领群众在土地租赁和务工方面创收6万余元。针对品种更新不及时、效益不高的问题,后期将引进企业盘活低效林,大力发展柠檬产业,预计发展柠檬种植800亩,群众在“地租+务工”方面实现创收,为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注入新活力。

挖潜力、抓旅居,绘就美丽乡村独特“画卷”。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黄果冲村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苗寨草屋”网红休闲打卡点,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探索开发林下民俗文化农家乐,打造特色“乡村IP”,建成黄果冲村“苗寨草屋”农家庄园,对外开放承接周末休闲服务,推动“农文旅+周末经济”持续升温。2025年春节至元宵期间,通过“文旅促消费”活动,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4万余元。
抓电商、育网红,注入乡村发展新鲜“血液”。积极响应“数商兴农”战略,黄果冲村借鉴“村书记带货”和“一村一主播”模式,抓住文山州培育“万名村播”促农增收行动机遇,深入挖掘村“两委”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培育杨文俊、熊春等本土网红,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创作平台,宣传推广农特产品、清香树盆景、“苗寨草屋”打卡点等特色资源,借助热点流量顺势而为,发挥网红效应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