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文山市人民政府

“五生态”临摹彝村“绿美”新画卷

信息来源:文山市“七城创建”战役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7日     点击:    
[字体: ]

2021年以来,新平街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体要求,以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乡村”为目标,立足新发寨村自身生态优势和人文积淀,在保存和承接原本的乡村肌底和功能传统上,重点实施五项“生态工程”,以“一种新的农耕文化”,力促全村面貌“大变样”、品质“大提升”,为积极推进“绿美文化”提供有经验。

“生态规划”统筹全域美。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文山市民周末和节假日无处可去的实际,街道因地制宜挖掘产业、民俗、文化及自然资源,把新发寨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乡村”。党支部走在前,主动谋划,活用“干部规划家乡”资源,党员群众和能人出谋划策,规划形成将田园、彝文化、产业融为一体的“一轴、两带、三庄园”功能布局。一轴:新发寨村内主干道为中心轴(以入村口为起点,出村口为终点,主干道两侧以绿色小品和小景观打造为主)。两带:森林康养步道带和彝家民俗文化带(在植被丰厚地块规划康养步道,在村内老房子聚集地规划文化带,回归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运动养生、感受民族文化同行)。三庄园:水果种采体验庄园、森林康养庄园和教育实践体验庄园。

“生态治理”促进村容美。水是生命之源,在项目建设中开发与保护并行,规划建设一套收集、沉淀、净化于一体的排污系统,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共完成排污管道2426m,建设200m³的沉淀化粪池3座、检修井110个。在雨污治理的基础上,上下水井生态修复、太阳能提水站和洗手台建设、路域环境整治、低洼农田排水纳入第二期建设内容,实现村庄环境“洁、净、美”。

“生态景观”提升村貌美。一是通过在寨子入口处新建1座石雕寨门,在进村200m道路两侧种植柱形三角梅535株,打造寨子入口景观点;二是通过硬化水池四周,实施防渗水处理,设置休闲坐凳,种植造型叶子花球,支砌条形花池转砌体,打造“新发之眼”景观点;三是通过硬化池塘外围场地,池塘清淤加固,建设模块化湿地水处理系统,摆放老物件组合摆件,打造“山语荷塘”景观点;四是通过污水池周边场地硬化、安装栈道、景观亭、水池清淤加固、景观石安置、模块化湿地水处理系统、毛石挡墙,打造“网红民宿”景观点;五是通过流转农户的20亩菜园田地,统一规整后种植特色农作物,打造网红打卡点,配套路灯、雕塑小品设施,打造文旅打卡点;六是采取干部结对挂联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杂货堆、残垣断壁,将农户庭院的小菜园、小果园和小花园打造成为“小三园”景观节点。

“生态经济”带动生活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足生态优势,持续壮大以甘蔗为重点的富民增收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引导群众种植猕猴桃,以观光采摘吸引人员聚集,逐步转变群众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水果种采体验庄园,推进太阳能提水项目,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乡村旅游项目无水源问题。二是大力推进“生态+”融合发展。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行动,利用森林景观、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大力发展特色农庄,农事体验、农情民舍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森林康养庄园、教育实践体验庄园等,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依地势建设“鸟瞰盘龙河,手可摘星辰”的露营基地,盘活集体经济,在集体地块空地复绿,安置环保且可移动户外烤架和儿童娱乐设施,建设烧烤基地和儿童乐园,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目前,已建有1家“农家乐”。

“生态文化”,助推乡风美。一是建章立制促发展。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后续“管”和“用”的大小事项放进村规民约,通过包干到户的方式,督促村民爱护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深入挖掘文化优势。通过深入发掘和保护村内彝族古民居、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深入挖掘“石磨”等传统农耕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将特色文化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建设彝族文化广场,挖掘“火把节”、“三月祭龙”、“十月初一牛王会”等传统民俗和节日文化,通过开展少数民族节日活动,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文化活力”。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宣传。结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作要求,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