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建章立制,扬长补短,共建共享

——文山市第二学区城乡联盟式办学暨乡村教育振兴典型经验材料

信息来源:市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1日     点击: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学区化办学第二学区由文山市第三中学、文山第一小学、小街镇中心学校、薄竹镇老回龙中心学校、追栗街镇中心学校组成。学区在内部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上互联互动,本着“巩固已有成果、完善相关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学区内各校积极谋划,勠力同心,干在实处。

文山市第二学区中学段(文山市第三中学)上学期共开展专题讲座5次、送课下乡11节,举行薄弱学科教师通识考试一次38人;开展集体教研观摩、展示课、听评课涉及三个年级13个学科,280余名教师参与;开展相关学科线上线下学区联盟集体备课两天共267名教师参与;结成60名教师参与的30个师徒对子。

文山市第二学区小学段(文山市第一小学)以“四三一”教研模式为抓手,基本实现5所中心学校及其完小资源共建共享,教育理念并驱发展,优质师资共育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范围。在一学期的学区化办学工作中,开展各种德育、教学培训共4次,跟岗学习教师80余人,全员培训共计11天,学生受益共计1177人。与小街小学81名教师、老回龙134名教师成200个师徒对子,为学区内各成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有效经验

(一)建章立制,一体化管理促融合

制度机制的建立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态度。第二学区学区化办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多种机制,为切实提高学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护航。

1.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成立“学区化办学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优秀骨干教师、乡镇及完小校长为组员,畅通学区化办学工作对接渠道,不留办学死角,不做表面文章。

2.纳入要点工作机制。学校把提高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纳入学年工作要点,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

3.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学区长联合小街中心学校制定学区化办学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构组织规则,形成健全统一的制度体系,明确三年目标,确保学区化办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4.经费保障工作机制。学区内学校大力支持学区化办学,并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学区化办学工作顺利进行。

5.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一方面,将学区化办学质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指标体系,根据两所学区长学校教师挂钩的乡镇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升系数,在年末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协助完善成员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用好绩效考核和教师职称评聘的杠杆作用,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奖励性绩效考核,最大限度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活力。

6.调研小组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调研小组,定期到成员学校进行调研排查、推门诊断、思想动员、教学质量分析等。

7.立德树人工作机制。为长期保持教学高质量发展,学区内各学校制定学区统一德育目标,打造“一体化”德育体系。同时,抓好德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培训指导,以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二)扬长补短,辐射引领促提高

1.补短:骨干教师柔性流动

通过“逆向流动、跟岗学习、共同成长”的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学区长学校选派4人到小街交流,从乡镇选派5人到学区跟岗学习,让师资成为提升第二学区教学质量引擎。

一是领导班子交流。文山市第三中学、文山市第一小学各选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小街中心学校兼任副校长,查找小街中心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所需要的帮助。

二是教师交流。文山市第三中学、文山市第一小学教师逐年交流到小街中心学校任教,任教时间2-3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市一小选派2名骨干教师交流到小街学校任教,带动小街教育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小学段的乡镇排名从17名提升至第3名。中学部探索“小街学区班”教育改革实验,3名小街中心校的老师在市三中进行渗透式教育教学工作,一个学期下来,交流班各科期末成绩名列全市前茅,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是乡镇教师跟岗学习。为了加快培养成员学校骨干教师,学区内还出现了“留学”的现象。每个学期组织乡镇教师进行两次以上跟岗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师德师风、德育、安全、信息技术、新课标研读、教研模式培训以及户外拓展等。第二学区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的优势力量,以不断提升乡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出发点,切实有效地搭建“共享、共赢”的教师成长平台,不断实现以常规促长效的目标。

2.扬长:课堂教学共研共修

“补短”的同时,要“扬长”,教研组、备课组的共研、共修是“法宝”。

从薄弱学科的送教下乡,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辐射专题讲座,再到主题班会示范课、管理经验交流;从学区年级组的构建到备课任务的落实,从疫情间的网络备课到开学初的学区联盟集体教研、课堂展示、课后评课示范活动,文山市第三中学、小街镇中心学校、薄竹镇中心学校、追栗街镇中心学校共计300余人次参与。

文山市第一小学以学区教研互动为基础、每学期开展3次备课教学研究工作,开展2次以上以课堂教学为专题的研究活动,开展1次以上教学经验交流会,开展1次以上说课教研活动,满足教师在课堂设计、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校内供给能力素养提升方面的切实需求。“四三一”教研模式推广,“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打开乡镇教师“新视窗”,为乡镇学校培养一批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的优质教师。

(三)科研引领、课题研究构建办学蓝图

经过认真规划、梳理和筹备,第二学区申报的《积极探索城乡联盟办学缩短校际教育教学质量差距的应用研究》课题,因思路缜密、措施有效、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被立为我州十四五重点课题和省级课题。总学区长许昌林在开题报告会上的陈述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此课题的研究将使城乡联盟学区办学举措更高效,对推动城乡联盟学区办学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四)取得成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行则必成。自2021年9月与小街镇中心学校开展学区化办学以来,第二学区多次成功举行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教师培训、校际资源共享、调研、听课评课等活动,充分挖掘成员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打破过去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

着眼未来,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协同推进。通过第二学区的共同努力,学区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校管理、校园环境、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了优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整体来看,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区办学提升系数为3.03,在四个学区中排名第一。其中小街三年级教学质量的进步最为明显,全科乡镇排名从16名上升至第5名;语文单科从14名上升至第10名,数学单科从17名上升至第3名。小街中学交流到市三中教师的成长更让人感到惊喜、从先前的全市排名百名后,跃居全市前十名,目前“试验田”长势良好,达到预期提质和引领目标。

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第二学区来说,学区化办学才刚刚起步,但每一个成员学校焕发出的激情、每一位教师激荡起的澎湃动力,必将推动第二学区的航船驶向更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