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

——2019年3月13日在文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8日     点击:    
[字体: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诸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严峻挑战,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1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43.5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亿元,增长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亿元,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245.7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54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5元,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5.1亿元,下降7.87%,各项贷款余额365.7亿元,增长13.74%。

(一)脱贫基础不断夯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财政资金7.21亿元,实现120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4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42%降至1.47%。开展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培训19634人次,开发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5025个。推进产业扶贫,实现建档立卡户户均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3153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2390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1个。抓实教育扶贫和“控辍保学”,全面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1个,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和符合条件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规范转诊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实现贫困村安全饮水、动力电、网络宽带、广播电视、活动场所、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全市13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完成上海市静安区对口协作、哈电集团定点扶贫项目,稳步推进“文品入沪”“文品入哈”。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100户企业(商会、合作社)结对帮扶76个贫困村、7个非贫困村,捐资捐物4200余万元。

(二)重大风险有效防控。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文山城投2015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5.99亿元按期偿还;缴纳往年失地农民保障金1.05亿元;一般债务余额净减少8.2亿元,一般债务率降至88.7%,退出政府债务风险提示县名单;政府隐性债务余额净减少17.91亿元,下降9.1%。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立案查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2起。严格管控房地产市场,规范销售行为,加强项目检查,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布房地产项目合规性“红绿”名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推进安全生产“1+5”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6个,组织“鹰眼一号”扫毒、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5%。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办结率达99.7%。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大意识形态领域管控,强化网络政治谣言、有害信息等监督管理。严密防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

(三)污染防治取得实效。强化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小河尾、暮底河等水库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依法关闭搬迁畜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41户,消除盘龙河沿岸畜禽散养“两违”圈舍11.7万平方米,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人工造林2.96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义务植树104.6万株、农村河道和公路两侧种树(竹)18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9.16%。开展城市消尘行动,加强施工工地和工程渣土运输治理,淘汰黄标车2738辆,淘汰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2.84万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开展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三七种植基地土壤环境保护示范项目(一期)建设;稳步推进德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75万吨历史遗留砷渣无害化处置;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化肥减量控害,推进耕地安全利用。推动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强化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建成赤泥综合利用项目,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墙材产销量大幅提高;启动大黑山至马塘输气管道项目,推进文山至砚山天然气支线管道、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文山市入城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创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削减二氧化硫1603吨、氮氧化物154吨、化学需氧量252吨、氨氮21.5吨。办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24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6起。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库和入户调查工作。

(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抓紧编制《文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小街、薄竹挖掘银杏发展潜力,打造银杏庄园;平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成功,发展万寿菊产业扮靓乡村;马塘、德厚以集镇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桃子、草莓、蔬菜基地。种植三七为主的中药材25.6万亩,打造三七、重楼等名贵中药材基地8个;完成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3个、交易市场4个,打响10张乡镇“名片”。启动老回龙至花庄、新开田至坝心等72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544公里,推进红甸民族团结示范大道、环乡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摆依寨、新马房、深沟水库,完成盘龙山水库灌区建设,暮底河水库扩建、锁龙桥水库、依格白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年度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完成“七改三清”农村危房改造3285户,建成3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新建农村公厕70座、改造户厕606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691盏。强化文明乡风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优良家风、善行义举、乡贤文化等宣传教育和法治进基层、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场所等系列活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单位,实施纸马舞、“乐西土戏”、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

(五)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加快构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给,有效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粮食总产量达2.06亿公斤,肉奶蛋产量达7.66万吨;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4个,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1个,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文山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1.96亿元,增长6.2%。完成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10千伏电网工程、三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三七产业园区展示中心建设;推进年产50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材一体化、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园区、云南白药七花公司整体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扶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协调“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贷款1450万元,新增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7.75亿元,增长10.6%;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新增及结转经济合作项目75个,实际到位资金101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协议10个,协议总投资117.8亿元。积极推进各类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建成社区微菜场11个;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9.8亿元,在“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中排名第23位;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康养等服务业全面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6.2亿元,增长8.2%。

(六)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不断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科技创新活力,投入研发经费1.61亿元,占GDP比重0.65%,组织申报科技项目8项,完成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个。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打造众创空间2个,培养科技人才29人。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全面完成过剩产能淘汰化解,保持商品住房存量在合理区间,为企业减负2.33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许可18项,承接下放行政许可46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协同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新增企业2032户、个体工商户7026户,办照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持续推进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东固西进、南拓北展生产力空间布局架构初现雏形。完成蒙文砚高速东西连接线延长线建设和庄子田至头塘坝路域环境整治,推进文马高速、东盟大道、马塘过境线、古木三七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启动庄子田至红坎坡、樱花山谷至百联线路域环境整治,加快登高经红坎坡至追栗街、黑卡经迷洒至红坎坡、文山铝业至马塘连接线、文砚大道、文天高速、文屏高速、蒙文铁路、文丘铁路、沿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文山一类通用机场、追栗街金洞物流片区、中药材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文山东盟自贸试验区规划建设。成功承办建州60周年文山主会场庆祝活动及第四届文山国际三七节,举办“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区域文明”学术研讨会和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参加第五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约了一批发展项目。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继续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引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完成23千米污水管网建设,实施14.8千米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推进盘龙河沿岸截污试验段、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日处理40吨污泥处置厂等项目前期工作;依法消除“两违”建筑7.1万平方米,清理、规范流动摊贩、店外店、烧烤摊等13.3万余起;建成开化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开化中路与普阳路交叉口2个地下人行通道,新增临时停车泊位1.65万个,完成智慧交通一期建设任务;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5622套。全面推进城区“332+1”教育项目建设,启动“一村一幼”项目16个,排除C级不安全校舍2.6万平方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培训,充实师资力量,招聘特岗、事业岗位、编外教师416名;顺利通过云南省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设;稳步开展妇幼健康、疾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8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3.31%。落实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成市社会福利院、平坝敬老院等7个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新增养老床位410张;依法推进市乡两级殡葬改革,城乡公益性公墓实现“四免”,已有643个公益性墓穴完成免费安葬。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17项体育赛事;建成民族文化中心,启动民族大剧院建设,完成城北体育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和正式普查登记准备工作。统计、档案、文学艺术、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保密、气象、地方志、侨务、红十字、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2018年10件惠民实事。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荣获“云南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称号。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民生问题,承办州政协提案75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67件、政协提案147件,应询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3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2万余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362个。优化政务服务,办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72万件。切实增强干部“八项本领”,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市发改局荣立“云南省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一等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肃纠正“四风”问题,党纪政务处分77人。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驻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山市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稳”的基础还不牢;民生领域问题不少,“三大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改革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待加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纪律作风问题仍然存在,干事创业氛围不浓。我们一定正视问题,切实推进解决。

二、2019年工作任务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继往开来,携手追梦。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紧扣“一水两山、东西南北、融入东盟、民族团结”,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及系列指示精神,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力促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2019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州下达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今年主要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确保年内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实现生产方式有转变。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打造红甸肉牛、秉烈优质米、坝心他披梨、古木香脆李、东山黄瓜、柳井花椒、追栗街蛋鸡、平坝万寿菊、小街薏仁、新街沃柑、马塘草莓、喜古小番茄、薄竹树头菜、德厚烤烟和道地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超市、进对口帮扶城市,扎根市内市场、拓展市外市场。建设活禽市场、畜禽养殖区、红甸肉牛交易市场,打造高品质中药材种植园10个、特色果蔬种植园10个,加快发展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做好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护路员等稳岗工作;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调动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创业兴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参股、发展产业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生活质量有提高。打好住房保障硬仗,努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打好义务教育保障硬仗,继续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夯实教育扶贫基础,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学返贫、因贫失学。打好基本医疗保障硬仗,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个一”标准化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三重保障”范围。打好饮水安全保障硬仗,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有保障。打好环境整治硬仗,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成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垃圾池建设,实施圈舍改造5000户,新建村级卫生公厕166座,完成户厕提升改造1.2万个;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各乡镇(街道)在辖区内河道或公路两侧完成15公里以上的树(竹)种植;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上海对口帮扶协作和哈电集团定点扶贫,用好每一笔援助资金,实施好每一个援建项目,继续推进“文品入沪” “文品入粤”和“文品入哈”工程。持续实施“万企帮万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面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做好脱贫攻坚迎检准备,对标对表逐条逐项梳理,推进各项工作查缺补漏和整改落实,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考核评估。

(二)全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打好新常态下应对各类重大风险的有备之战、战略主动战。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安排6000万元预备费用于突发事件处置,加强安全能力、治理能力等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妄图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经济金融为重点。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夯实可偿债财力基础,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沉淀资源。以社会稳定为基础。坚持“房住不炒”,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购房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扫黑除恶,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氛围。强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管,确保行政区域内稳定安全。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以网络安全为保障。建立网络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把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法治手段与技术手段、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提高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水平。以生态安全为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三)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力推“一水两山”治理,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暮底河、小河尾、布都河等重点饮用水源地管控,持续推进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突出盘龙河、顺甸河污染治理,启动德厚水库环湖、沿河截污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马塘工业园区甲马石片区、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抓好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Ⅲ类。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马塘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治理,确保脱硫脱硝除尘措施落实到位;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继续开展城市消尘行动,抓好环卫保洁工作;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排放监管,开展油烟超标排放集中整治。确保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德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砷渣无害化处置。加强工矿企业尾矿库、停用库整治,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合理退出问题。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膜科学使用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同时,深入开展“河长制”“街长制”“路长制”工作,继续巩固“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大全市水域、街域、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生态领域公益诉讼,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产业的乡村。全面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坚持抓粮食安全不动摇,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建立生态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监管体系,新增“三品一标”10个以上。做强文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有基础的乡村。推进乐竜至感古、新开田至坝心等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环乡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打造一批“四好农村路”;完成德厚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和摆依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现摆依寨水库试蓄水,加快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暮底河水库扩建,启动锁龙桥水库、依格白水库、湾子寨水库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力争50户以上自然村及二级以上公路沿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抓好“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建设有乡愁的乡村。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把古水、古树、古建筑、古村落等保护好,努力让乡村散发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坚持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协同发力,把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建设有活力的乡村。稳妥推进“三权分置”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打通要素流入农村的通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鼓励农民群众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建设有体系的乡村。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新乡贤、社会各类人才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五)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门户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融入东盟,以建设“美丽县城”为抓手,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优化战略布局。加快构建以1个主城区、2个产业园区、3个“街道”、4个“窗口”乡镇、10个“名片”乡镇为主的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启动《文山市战略发展规划(2049)》编制,全面做好规划、收储、管控、建设、运营,搭建“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东西南北东面,推进文天高速公路建设、庄子田至红坎坡路域环境整治,启动登高至黑卡至红坎坡至追栗街三家寨道路、追栗街金洞物流片区建设。西面,加快蒙文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环西路路域环境整治建设,启动文山铝业至马塘镇连接线建设。南面,加快文丘铁路、沿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文马高速、东盟大道、古木三七特色小镇建设,整合文山三七交易市场,力争启动中药材市场和文山南连接线建设,争取城市轨道交通、文山一类通用机场项目取得新突破,推动文山东盟自贸试验区规划建设。北面,加快樱花山谷至百联线路域环境整治,助推文砚大道建设,促进文砚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基于空间大数据的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加快盘龙河综合治理、三水厂二期、应急供水管网建设,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2.5千米;完成七花广场、政务中心2个立体停车场建设;推进城区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稳定性;加强路灯安装及维护工作;加快仓储物流、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复烤厂迁建项目和五星级酒店规划建设;积极做好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强化棚改区违法违章建筑整治。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年”工作任务,盯紧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注重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人才链“五链招商”,积极寻求以三七健康产业、铝产业等为重点的投资合作机会,引进合作企业或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2%。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积极争取重大国际性(全国性)活动、会议、赛事在文举办。

(六)全力打好“三张牌”。厚植园区载体优势,以打造三七、铝两个千亿元产业为目标,坚持走“两型三化”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全面落实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弃水”“弃电”问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以铝为主的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发展。力争启动第二期年产50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一体化项目,推进在建年产50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一体化项目、加气板材设备制造及加气板材生产线等项目进度,实现赤泥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全面投产,积极发展中高端铝型材,实现80%以上的水电铝产能就地转化,逐步形成氧化铝—水电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以政府投资项目为引领,推动新型建筑示范项目建设。提高铝产业项目生产废弃物利用率,构建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强化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好绿色食品牌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产业集聚、价值链延伸为导向,加快三七、辣椒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培育有机和绿色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生产新技术,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技术运用,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加快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园区项目,完成云南白药七花公司整体搬迁,推动三七检验检测中心快速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构建三七产业“六统一”发展模式,补齐交易环节、流通环节短板,努力在科技创新、品牌培育、药食同源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发展重楼、石斛等道地中药材,着力推动形成一强多特的生物医药格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链条,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民族风情、特色美食、特色小镇等旅游业。

(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留出更多市场化发展的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五个为”和“六个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深化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税务改革,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统筹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检验检测机构和职责整合,完成全市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和殡葬制度等改革。释放创新驱动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推进“双创”基地建设,引导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筹经济。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力争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1.17%,总量不低于2.91亿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数字化为目标,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项目中推进资源数字化的应用示范。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拓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领域,鼓励支持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强化智慧园区建设,以打造“三张牌”为重点,搭建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智慧农业项目列入全省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全面落实“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要求,推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乡村等建设,让数字经济更广泛地融入生产、服务和生活。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保障幼有所育。完善教育设施布局,加快实施城区“332+1”教育项目等建设,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等工作,重点解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群体入学及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问题,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保障学有所教。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新招聘教师585人;加大教师再教育工作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探索一体化办学及学区化管理等模式,切实提升学校管理内涵和质量。保障劳有所得。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保障病有所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力保障基层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做好市中医医院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妇幼保健院产儿病区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力争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市妇幼保健院力争达到二级保健院水平;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强化乡镇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慢病示范区创建、疾病预防控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全面二孩”政策等工作。保障老有所养。加强社会保险费的扩面征缴工作,重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参保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支持兴办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区(村组)为老服务事业。保障弱有所扶。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施保;积极推动符合政府救助条件的城市困难职工进入政策覆盖范围,力争现有城市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支持工会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加强残疾人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执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保障残疾人权益。

大力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持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力推进民兵整组,强化国防教育、征兵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推进统计调查、档案、文学艺术、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保密、气象、地方志、侨务、红十字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年度10件惠民实事。

(九)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全社会“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交往融合,逐步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作出十个方面示范。全面加强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主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建设,推进民族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学海(湿地)公园、红甸民族团结示范大道等项目建设,启动民族学校、城北体育馆建设,完成西山书院项目前期工作,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奠定基础。开展九进九创活动。切实搭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载体,重点打造至少3个乡镇(街道)、42个村委会、170个村组、4个社区、14个机关、1个医院、3户企业、37所学校、3个宗教活动场所、1个军营、1个景区的民族团结示范典型。

(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应当:保持政治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四个服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全面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继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民生问题。提升能力水平。努力增强“八项本领”、锤炼“五个过硬”,增强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扎实干事创业。知责明责,履职尽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宽阔胸怀主动担当作为,一抓到底钉钉子,一以贯之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化廉洁从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土地出让、房屋征收、工程建设、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监管,积极预防和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全力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各位代表,事业在新的理念指引下发展,梦想在不懈奋斗中绽放。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文山市2019年10件惠民实事

一、建设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

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

二、建成9个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三、建设“一村一幼”幼儿园42个。

主办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四、建成“平安文山、文明秩序”智能化平台。

主办单位:市公安局。

五、开展在建、在售房地产项目合法性清查,建成信息化查询平台。

主办单位:市住建局。

六、开通“云南省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网”,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主办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七、整合志愿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增设爱心驿站40个。

主办单位:市住建局。

八、建设劳动力就业市场1个。

主办单位:市人社局。

九、增设城市临时停车泊位1万个。

主办单位: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十、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主办单位: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