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文山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山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8〕60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文政办发〔2018〕274号)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结合文山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理顺治理结构、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专业设置、规范招生秩序、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为重点,全面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实训基地”、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基本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政府以“科教强市”的战略高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攻坚合力。注重资源配置、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2.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人文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与工作变化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搭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4.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职业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具有文山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二)主要目标
围绕《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政发〔2018〕72号)的全面落实,确保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彰显职教特色;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州委、州政府“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提升办学层次”要求,结合职业教育实际,统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学校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领域改革。(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统筹产教融合规划,重点做好市职教园区建设。将产教融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人才强市战略,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明确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方式。(市教育体育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产教融合学科专业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和“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水电铝材一体化为代表的矿电产业、旅游业”的文山州四大主导产业以及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加速推进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好办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为重点,以新兴产业培育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积极支持文化、健康、旅游、养老、家政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加强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专业建设。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市教育体育局、马塘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强化人才培训需求导向。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持续发布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专业布局与需求分析报告。加快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资源作用。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技能培训服务,鼓励引导职业学校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适应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大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比重。完善产业创新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在本市就业创业。(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改进办学准入条件和审批环节。有序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设备、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支持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鼓励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信商务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马塘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名师工作坊(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市内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合作,采取订单培养,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定向培养费用给予补助。职业学校新设专业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信商务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马塘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和岗位。推动职业学校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支持文山市职业高级中学、七都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更多接收学生实习。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校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引导职业学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将成果转化作为职业学校科研项目和人才评价重要内容,促进职业学校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将劳动实践融入基础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生产实践体验等活动。组织开展“杰出工匠进校园”“企业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学校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兼职授课。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支持职业学校和公共实训基地的实习车间、实训工厂向中小学生开放。(市教育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学徒制。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市教育体育局、市发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职业学校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技术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面向企业聘用高层次专业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开辟公办职业学校重点专业“一体化”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建立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落实招生考试配套改革。加大职业学校招生力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培训,支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的研究制定。逐步提高职业学校招收有工作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统筹各职能部门职业培训项目,发挥各职业学校资源优势,面向一线劳动者,广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各类培训。打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行“互联网+培训”。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信商务局、市发改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支持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实训设施。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持市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真正把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确保改革各项方案顺利实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团队申报科技创新类项目,加大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确保产教融合顺利实施,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教育经费,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所需经费难题,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研、教育用地管理。
(三)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合作项目。鼓励职业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依托东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采用“订单式”“委托式”培养形式,实施培养“应用型”“工匠型”人才。
(四)强化协调配合。建立教育部门牵头,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农科、民政、工信商务、国土资源、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做好统筹协调,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五)营造发展氛围。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对在产教融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政策解读材料链接: 【文字解读】《文山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