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索引号532601-20230428-1026
  • 文号文市政发〔2023〕26号
  • 来源文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日期2023年04月28日
索引号 532601-20230428-1026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文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文山市人民政府

2023428

(此件公开发布


文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文山市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文山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结合全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符合文山市实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二)发展目标

2025,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场地设施更加均衡优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意识更加主动市级“两个一”覆盖率100%、乡镇级和村级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达100%,城市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1.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主要任务

(一)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1.全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增量提质。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为抓手,重点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设施,多种渠道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加强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体育用地。2025年,全市行政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达100%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60公里、全民健身路径90套、标准灯光球场9块、华龙湖2公里健康步道,盘龙体育场3公里健康步道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100%推动公园、绿地等区域嵌入式建设体育设施,全市100%的广场、公园建有体育健身设施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1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潜力,鼓励各学校在不影响上体育课的前提下,对外免费开放。新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设计时要预留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建立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在处理应急公共事件的保障服务制度。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强化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方便可达的社区健身场所和设施,统筹考虑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运动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健身设施条件,充分在社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室)等场地设施,增加基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落实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室内不低于人均0.1平方米,室外不低于人均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或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和侵占。老旧小区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场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建设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灯光篮球场或配套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设施。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民政局自然资源市残联〕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

1.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建立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以体育总会为抓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推行“3+X”模式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加若单项体育协会,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推进乡(镇)、行政村社区组建体医融合的健康方式体育指导中心健康方式体育指导站”。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建立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立集国民体质监测、学生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状况调查、科学健身指导测评、全民健身文化宣传、全民健身社会效益转换等12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科学健身指导中心,通过完善的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3.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加强信息化管理,扩大队伍规模,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和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运动员、体育教师、专业体育人员参与社区健身指导,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及妇女儿童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力度,开展体育服务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推出具有文山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推进全民健身文化建设。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大众养成运动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体局、市卫健局〕

(三)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1.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形式,提升品牌影响。造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贯穿全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乒乓球、田径、跆拳道、游泳、门球、棋类趣味体育广场舞等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着力打造篮球、足球、气排球、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化、区域化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创建体现区域特色和风采的传统群众体育品牌。充分发挥赛事综合效益,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开展科学健身众参与活动。持续在职工中推广普及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气功等工间操,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推动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健身、科学健身。发挥工会、团委、妇联、农民体协、残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引领作用,带动职工、青年、妇女、农民、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各类适宜性健身活动。加强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组织老年人团体健身、适量运动,实践运动康养。〔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委老干部局、市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发展“三大球”为引领,因地制宜开展传统、特色、优势、新兴等体育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并不断巩固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高中教育阶段持续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及校际体育竞赛活动,广泛搭建学校体育竞赛平台,抓好学校体育联赛体系建设,每学年各学校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把“教会、勤练、常赛”这一要求逐步在学校真正落实。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跨区域(乡镇、市)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2.促进体旅融合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形成“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体育+”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保障、以体育行业协会和服务组织为支撑、逐步以体育企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促进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投入运营,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发展,建设一批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体育小镇、体育+休闲旅游康养中心,着力培育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大力开发培育群众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依托全民健身品牌系列活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规模,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卫健局、市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强化我体育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细化全民健身各项目标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对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

(二)落实经费保障。建立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工作,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重点支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全民健身重点项目。教体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合理合规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编制,统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三)壮大人才队伍。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拓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研开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人才培养供给。加强青少年体育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赛事组织、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专项人才培养。

(四)加强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和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组织实施

本实施计划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教体局会同市属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实施。市教育体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


政策解读材料链接:  【图文解读】《文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